紧缩负效应持续显现 多方审视欧洲经济韧性_环球今亮点
来源: 中经网    时间:2023-05-17 11:11:42

15日,欧盟委员会上调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欧元集团和欧盟国家的财长们也将就控制银行业风险商议良策。多方在密集“会诊”审视欧洲经济前景的同时,也在担忧高通胀形势下,偏紧缩的政策会加剧区域内消费信心、工业生产、信贷市场持续走弱的趋势。


(相关资料图)

经济数据喜忧参半

欧盟委员会15日发布2023年春季经济展望报告说,考虑到能源价格下降、供应链瓶颈缓解以及劳动力市场表现强劲,决定上调今明两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

报告预计,2023年和2024年欧盟经济将分别增长1.0%和1.7%,好于今年2月冬季展望报告中预测的0.8%和1.6%,同时今明两年欧元区经济将分别增长1.1%和1.6%。

报告还预计,2023年欧盟通胀率将达到6.7%,2024年将降至3.1%;今明两年欧元区的通胀率将分别为5.8%和2.8%。

报告指出,随着能源价格下降,整体通胀情况在2023年第一季度有所好转,但核心通胀依然具有粘性。今年3月,欧元区核心通胀率达到历史高点,但预计随着工资压力缓解和融资条件收紧,通胀率将逐步下降。

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事务的委员真蒂洛尼15日说,欧盟经济前景好于预期,但下行风险有所增加。一旦出现高于预期的核心通胀率,将导致更强烈的货币政策反应,对投资和消费产生广泛的宏观经济影响。此外,与欧盟外部环境有关的风险仍然很高。

同日,欧盟统计局公布3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工业生产数据显示,3月欧元区工业生产与2月相比下降了4.1%,与2022年3月相比下降了1.4%;3月欧盟工业生产环比下降3.6%,同比下降1.3%。

在15日至16日召开的欧元集团和欧盟财长会上,与会者在进入会场时表示,将根据最新的经济展望审视区域财政状况和银行业风险,拟就控制债务风险和银行业监管规则进行协商,以期在不远的未来做出一致行动。

被动加息负效应持续

为应对高通胀,欧洲央行不得不持续“被动”加息。市场担忧,紧缩政策的负面效应会不断显现。

真蒂洛尼1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融资条件收紧将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借贷成本上升,流向企业和家庭的信贷也在减速。特别是在美国和瑞士经历银行业危机之后,可能导致贷款标准收紧。同时,更高利率也导致了贷款需求下降。

欧洲央行15日在法兰克福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货币紧缩举措可能会在2023年至2025年期间显著抑制经济活动和通胀。研究预计,加息对通胀的大部分影响将发生在2023年以后,并在2024年才能达到顶峰。

紧缩货币政策加剧侵蚀欧洲消费者信心。欧洲央行调查显示,3月欧元区消费者预计未来12个月和36个月的通胀率分别为5.0%和2.9%,比上个月的预期分别提高了0.4和0.5个百分点。4月欧元区消费价格指数从3月的6.9%升至7.0%;去除波动较大的能源和食品的核心通胀率仅从3月的历史高点5.7%小幅下降至5.6%。

分析人士指出,针对消费者的调查,将进一步加剧欧元区货币当局对潜在通胀可能比之前预期的更为顽固的担忧。

市场预计,欧洲央行还会有两次25个基点的加息,利率水平将在7月达到峰值。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欧洲央行理事会内部,7月会议后可能不得不继续加息以控制通胀的意见正在占据上风。

房产信贷和债务风险积聚

面对市场广泛担忧,真蒂洛尼表示,欧洲紧缩货币政策不会加剧房产和债务风险。但业内人士已洞察到相关领域风险加剧。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指出,欧洲接下来的焦点之一是房地产行业风险。因为前期有大量的宽松资金流入商业房地产领域,金融市场前景不稳定造成的恶性循环越来越受到业界警惕。

报道称,受欧洲央行加息影响,欧洲2月广义货币(M2)比上个月下降0.4%,是自2002年欧元开始流通以来最大月度降幅。欧洲央行积极加息的效应正持续显现。

根据欧洲央行的数据,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净资产价值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两倍多,到2022年达到1.0387万亿欧元。业界担心前期大量吸收流动性的房地产信贷市场走弱将影响金融系统安全性。

由于利率继续大幅上升令利息成本增加,银行势必会更难提供新贷款和债务再融资。欧洲央行表示,银行信贷活动已出现“明显的脆弱迹象”。

此外,西班牙经济学家丹尼尔·拉卡列近日指出,自2020年以来,欧元区银行对国内主权债券的敞口已明显增加,区域债务风险积聚。根据欧洲资本要求指令(CRD)的规定,政府债券被认为是零风险资产,可以分配0%的风险权重。这意味着银行不必为政府债券准备资本金,但也恰恰增加了银行暴露于主权风险的可能性:如果欧洲政府的信用受到损害,欧洲银行的资产价值可能会急剧下降,导致银行资不抵债。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手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