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鼎革到神魔大战:《封神》是怎样被封神的?
来源: 腾讯网    时间:2023-07-27 18:50:11

从历史鼎革到神魔大战:《封神》是怎样被封神的?

明代有个不知名的老儒,日子过得拮据,但十分疼爱女儿,嫁大女儿时,倾尽家财,置办嫁妆。二女儿一看就慌了,问她爹,您把钱都花了,那我出嫁时咋办啊?


(相关资料图)

老书生很淡定,安慰二女儿说,乖女儿别怕,我自有办法。

等到二女儿出嫁,老儒拿出自己根据商周历史改编的神魔小说《封神传》,请书商刊刻出版。

这本小说一经发行,成了现象级畅销书,老书生大赚一笔,给二女儿买了陪嫁之物,让她高高兴兴地嫁人。

这是清末一个叫林乔荫的“封神”迷,在考证《封神演义》小说作者时讲述的故事。

看到这儿,很多人就该纳闷了,不对呀,我看的《封神演义》作者是许仲琳,不是什么无名书生。

这是因为现在通行版《封神演义》所依据的明万历年间刻本,题有“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故推测其编著者为明代许仲琳

但就和同时期的很多奇书一样,《封神演义》的作者历来多有争议,有人说其出自明代道士陆长庚之手,还有人认为,作者是明初功臣刘伯温,并杜撰了刘伯温与《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打赌写书的故事。

时至今日,很多学者认为,《封神演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小说,其中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千百年的岁月中随着中国历代文人、艺人口耳相传,逐渐成型。“封神”宇宙,由此诞生。

乌尔善的《封神第一部》正在热议,我们今天就来讲讲“封神”的历史真相——“封神”是怎样被封神的。

《封神》电影剧照

01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明代长篇小说分为讲史、神魔、人情三类,而《封神演义》既是一部神魔小说,又带有历史演义的特征

众所周知,《封神》小说的第一层框架,是殷周鼎革、武王伐纣的历史。古人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基本上来自于周代以来的各种历史文献。

这是《封神》小说的第一个源流。

《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朝末年,帝乙之子受即位后,殷商江山走向末路。

受就是商纣王,也称帝辛。

史书中的纣王,前半生具有上古英雄般的风采,他天生神力,能徒手与猛兽格斗,而且天资聪颖,反应迅速。

天才帝王往往自视甚高,纣王也是如此,他在位时,仗着自己武力值高,多次出兵讨伐周边方国、部落,导致东夷各部趁机发动叛变。这些战争虽然使商朝获得大批俘虏,但大大消耗了殷商的国力,也让纣王逐渐失去民心,故《左传》说:“纣克东夷,而殒其身。”

从战场上回到都城朝歌,纣王为政倒行逆施,为人荒淫残暴。

纣王为充实国库,横征暴敛,用从百姓手中搜刮的赋税修建高大巍峨的鹿台,用天下的五谷粮粟充实钜桥的粮仓。当时,南自朝歌(今河南淇县),北至邯郸(今属河北),到处都是纣王的离宫别馆,他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让男男女女在其中裸奔,欢饮达旦,沉溺于奢侈腐化的生活中。

纣王估计是个虐待狂。史书记载,他制作炮烙酷刑,在铜柱上抹上油,柱子中点燃炭火,命令有罪者行其上,看着他们一一坠落,就这样找乐子。

在用人方面,纣王重用崇侯虎等奸臣,残害比干等重臣。

《史记·殷本纪》记载,纣王对比干的劝谏心生厌烦,对比干说:“吾闻圣人心有七窍。”随后命人剖开了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这个故事就是后来“妲己设计害比干”的原型,但在史书记载中,最初只是残暴的纣王一意孤行,并没有妲己的撺掇。

此外,大臣梅伯直言进谏,被纣王剁成肉酱;受到百姓爱戴的贤臣商容,遭到纣王罢免驱逐;九国的九侯(《封神演义》中东伯侯姜桓楚原型)将女儿献给纣王,纣王却以其女儿不讨喜为由,将九侯处死;鄂侯(《封神演义》中南伯侯鄂崇禹原型)为了劝阻纣王,也被处以极刑,做成肉脯。

老版《封神榜》中的纣王与妲己。图源:影视剧照

在殷商的西部,周人的首领姬昌(即周文王)得知九侯、鄂侯的遭遇后,暗自叹息。嫉贤妒能的崇侯虎乘机进谗言,姬昌受到猜忌,被纣王召见后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县)。

悲愤之下,姬昌在狱中演算成《周易》的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这就是司马迁说的,“文王拘而演周易”。

后来,姬昌死里逃生,被释放回周地,一边仍旧“夙夜不懈,以服事殷”,小心翼翼地做纣王的臣子,一边礼贤下士,招纳人才,暗地里结好诸侯,拉拢反对商朝的小国。

等到力量壮大后,周文王派兵攻打黎国、崇国,讨伐当初诬陷自己的崇侯虎,将都城从周原(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向东迁都至丰京(今西安市长安区),打开通往中原的门户,使殷商受到来自西面的直接威胁。

这段历史,被称为“文王翦商”

周文王画像。图源:网络

《尚书》记载,周文王出兵黎国后,有大臣跑到纣王那里报告,说:“殷商的天命将要丧尽了,就是因为您荒淫暴虐,自绝前程,所以上天抛弃了我们!如今殷商的子民都在说,上天的威灵怎么还不显现,殷商为什么还不灭亡?您说如今该怎么办呢?”

纣王听后,依然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说:“我生下来就是为了当国君,这不就是顺应天命吗?”

殷人推崇神意天命史观,从现已出土的甲骨文可知,他们迷信占卜,认为年成的好坏、国君的任命都是上天决定的。纣王自以为是上天的代表,他不认为殷商的天命及其王权会被他人取代。

周人则认为,周灭商是一场“以至仁伐至不仁”的仁义之战,类似于后世儒家推崇的民意天命史观,“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史载,周文王去世后,周武王姬发即位的第二年,便会盟诸侯,观兵孟津(今洛阳孟津区)。史载,当时,“不期而会孟津者八百诸侯”,他们齐声高呼:“纣可伐矣!”

谋臣姜子牙却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他对周武王说:“当天道还没有灾害先兆时,不可以首先倡议征讨;当人道没有出现祸乱时,不可以先行谋划兴兵。一定要既发生了天灾,又看到了人祸,才能筹划兴师征伐。”

于是,周武王决定审时度势,对诸侯们说:“你们未知天命,还不可出兵。”

纣王继续穷兵黩武,施行暴政,不久后,殷商统治集团分崩离析,商朝的少师、内史等大臣纷纷持祭器、乐器、图法等叛商奔周。周武王认为有机可乘,便大会诸侯,率众伐纣。

伐纣前夕,周武王让人用火灼龟甲算了一卦。

龟卜,是商周时期的国家大事,特别是战争之前,总会用占卜结果来预测吉凶。

然而,此次卦象极不吉利,又突然下起暴风雨,似乎表示苍天不许。诸臣惊慌失措,只有姜子牙力排众议,坚持劝说周武王出征。

姜子牙知道,凶卦不为凶,只因天命在周。于是,在龟兆不吉的情况下,周武王仍听从姜子牙的建议,带兵东出牧野(今河南淇县南),与纣王决战。

纣王用大批民众和奴隶仓促编入军队,等到周军兵临城下后才筹划应敌对策。

周武王却率先安定当地民众,宣传他们要打击的主要目标是纣王,不会伤及百姓,并向全军发布动员令,历数纣王的罪行,宣称自己是执行天罚。

由于纣王已经失去人心,这场决定两个王朝命运的大战,仅用不到一天就分出胜负,纣王逃奔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朝取而代之。

周武王画像。图源:网络

02

看完史书中的武王伐纣,早已习惯大场面的人可能就一个反应——就这?我想看的神仙打架呢?

前面说到,《封神演义》小说是“世代累积型小说”。事实上,武王伐纣这段历史,也符合顾颉刚提出来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这段历史的记载和相关历史人物,在此后三千年间不断演化,不断改编,周文王、姜太公等等人物,最终“都送上封神台去了”

据顾颉刚考证,早在汉代司马迁写《史记》之前,西周文献中,纣王最大的罪名是“酗酒”,“只是一个糊涂的人,他贪吃了酒,遂忘了政事,所以把他的国亡掉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他的罪名“骤然加增得很多,而且都是很具体的事实”,再往后的文献中,纣王的罪行就罄竹难书了。

纣王的故事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备受宠爱的美女妲己,炮烙、酒池肉林、剖比干之心等事件都有她的参与,是个十足的坏女人。

然而,妲己这个形象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在西周的文献中,只有纣王宠信女子的记载,比如《尚书》中说纣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但并没有提及妲己的名字。

春秋战国以后,妲己其名、其事才出现于文献中,如《国语》记载,纣王出兵讨伐苏氏,苏氏为了讨好纣王,将族中的美女妲己送给纣王。

到了汉代,受“女祸论”思想的影响,妲己背上更多黑锅,形象进一步妖魔化,于是有了《列女传》中纣王“不离妲己,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记载,原本纣王自己所为的坏事,现在都跟妲己有了关系,比如杀梅伯、九侯、比干。

但是,汉代的作者到底是怎么打听到商纣王与妲己的宫中秘辛,这就不得而知了。

魏晋之后,更是出现了妲己是狐 狸 精的传说,《封神》小说中那个狐妖妲己的形象至此初步确立,妲己成了“红颜祸水”的代名词,甚至从人变成妖,永世不得翻身。

《封神》中的纣王与妲己。图源:影视剧照

不仅反派人物经过了一番彻头彻尾的改编,正面人物的历史形象也有所变化。

姜子牙是《封神》小说中的核心人物。而在历史上,姜子牙是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周天子的“师尚父”,早年家中贫困,却苦学天文地理、军事谋略。归周后,他履献良计,指挥作战,立下大功,所谓“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武王灭商后,姜子牙因功被封于齐国。

古代史籍中,姜子牙起初是一个隐世智者的形象。《史记》记载,年事已高的姜子牙来到周人的领地,在渭水之畔垂钓,遇到了外出狩猎的周文王姬昌。姬昌出发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非龙非螭,非虎非熊,而是能够实现王霸之业的辅臣。”结果与姜子牙不期而遇。

经过一番交谈,姬昌发现姜子牙是难得一见的奇才,感慨道:“我们的先君说:‘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说的就是您吧,我们盼望您太久了。”之后,姬昌与姜子牙同乘一辆车而归,尊其为师。

此后的典籍中,姜子牙的形象又变成了一位有些特立独行的怪老头,他曾在朝歌宰牛当屠夫,在孟津做买卖,却一事无成,等到七十岁了,到渭水之滨钓鱼,三天三夜都一无所获,他有点儿生气,把帽子、衣裳扔在地上,这时一个农夫模样的世外高人走过来,告诉他,你把钩做得细一点,鱼饵再香一点,静悄悄地投入水中,不要惊吓到鱼儿。

姜子牙听从他的建议,果然钓到一条大鱼,剖开鱼腹一看,腹中有一封书信,上书:“吕望当封于齐(姜子牙又称吕尚、吕望)。”姜子牙大喜过望,后来果然得到周文王重用。

姜子牙也是商周历史中最早被添上神异色彩的人物之一。

《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东巡至海,祭祀名山大川和八神将,说:“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

这是说,传闻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曾遣八神将前来助战。

随着历代史书的演变,“封神”的故事已然初见端倪。

到了民间作者笔下,以历史为骨,以想象为翼,殷周革命的历史故事就被改写成了神魔大战的文学作品。

03

宋元时期,用通俗文字写成的话本流行一时。

这些文学作品,是当时民间艺人说唱用的底本,也是很多明清小说的文学源流。

讲武王伐纣故事的话本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武王伐纣平话》,现存最早的刊本为元至治(1321年-1323年)版,后来的《封神演义》深受其影响。

当创作的笔墨交到了民间作者手中,民众开始创造一些自己喜爱的形象,也觉醒了反封建、反专制的意识。

《武王伐纣平话》虚构了一个男主角,即纣王之子殷郊(一作殷交)。

《武王伐纣平话》的殷郊和后来《封神演义》的殷郊形象大不相同。

在这个故事中,作为男主角的殷郊,为了报母亲姜皇后被害之仇,与周军的姜子牙订下盟约,加入武王伐纣的队伍,成为周营中立功最多的将领,最终在大小白旗下,亲手杀死纣王和妲己,后成太岁神。

《武王伐纣平话》完全就是一部《殷郊传》,作者不仅将反暴君、反暴政的理想寄托于这个虚构人物上,还将他描写成一个神话人物,话本中的殷郊得到梦神赐斧,10岁时就能挥动百斤大斧,情节匪夷所思。

此时的殷郊形象具有明显的反封建、反专制隐喻,以及强烈的复仇意识。虽然是为报杀母之仇,但手刃纣王的弑父情节在古人看来太过超前,所以到了《封神演义》中,还纣王一个兵败自焚的结局,殷郊的故事也被大量改编,沦为一个行为矛盾的配角。

此外,《武王伐纣平话》中的很多故事,如狐 狸 精换妲己魂魄、姜皇后遇害、周文王吐子肉为兔、黄飞虎反商、雷震子出世等故事,都被后来的《封神演义》所沿袭。

元代版“封神”故事中,纣王之子殷郊是主角。图源:网络

到了明代,随着民间小说的兴盛,一部兼历史演义与神魔故事于一身的《封神演义》应运而生。

《封神演义》有五分之二的篇幅与《武王伐纣平话》和《列国志传》等文学作品大致相同,很多故事是由前人的版本衍化而来,剩下的大量篇幅,作者将虚构的阐、截二教大战与人间的商周革命联系起来,描写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神仙大战。

李亦辉在《

横向的一笔,将全书分为两个世界,上面是神仙世界,下面是人间世界。中间的一竖,又将神仙世界分成以元始天尊为首的阐教和以通天教主为首的截教,将人间分为周、商两大阵营。

在商周大战的背景下,截、阐二教各自站队,互相厮杀,死去的人臣和神仙上了此前就已定好的“封神榜”,去天庭当“公务员”。最终,周灭商,姜子牙为上天开榜封神,周武王在人间分封诸侯。

这便是《封神演义》的故事脉络,充斥着所谓的天命观。

到了《封神演义》成书的时代,“武王伐纣”成了一个大熔炉,各种故事都往里面搬

书中活跃的很多人物,如托塔天王李靖、哪吒、杨戬、闻太师、土行孙、魔家四兄弟、邓九公及其女邓婵玉等,是此前《武王伐纣平话》里没有的人物,甚至与商周历史毫无关联。

这些人物大多不是作者原创,而是世代累积的“箭垛式人物”,源于明代以前为人熟知的民间故事,如《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猛烈哪吒三变化》等。

所谓“箭垛式人物”是胡适的说法,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历史或传说人物,得到历代不断改编,故事如滚雪球似的不断扩充,很多雷同的事迹归到了其身上。

比如哪吒,在此前编成的《三教原流搜神大全》中已经拥有完整的人物形象。

他出道入佛,二教并尊,为毗沙门天王之子,全称为那吒俱伐罗,“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磐石,手持法律”,神通广大,法宝众多,曾大闹东海,杀死龙王,又割肉刻骨还父,以莲花化身转世。

这些故事在《封神演义》之前就已流传甚广,后来被照搬到书中,哪吒成为阐教昆仑十二仙中太乙真人的弟子,也是书中一个反纲常伦理的象征。

又如《封神演义》中的杨戬,出自阐教玉鼎真人门下,练过九转玄功,有七十二变,身边有“细犬”(哮天犬)相伴。这是作者结合之前已有的二郎神形象,改编成一个新人物,加入到武王伐纣的故事中。

《封神演义》中整合了历代哪吒、二郎神文学形象。图源:影视剧照

除了经久不衰的神魔设定,《封神演义》中还隐含当时文人的反封建、反专制意识,以及对现实政治的映射、对仁政理想的追求。

明初,朱元璋读《孟子》一书,见孟子对统治者有所谓“土芥”、“寇雠”之类的语句,而且主张“民贵君轻”。朱元璋很是恼怒,认为这不应该出自臣子之口,要把孟子从孔庙的配享位置上拉下来,有敢劝阻者,命士兵射死。

有位叫钱唐的大臣连死都不怕,敞开胸膛,露出自己的胸肌,准备随时受箭,上殿进谏道:“臣能够为孟轲死,虽死犹荣。”话还没说完,钱唐就被射伤,但仍岿然不动,朱元璋见其态度诚恳,不忍杀害,就赦免了他,并叫太医给他疗伤。

此后,孟子的地位虽然得以恢复,《孟子》也继续发行,但是删减版。

朱元璋还废除了历代相沿的丞相制度。明清两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封神演义》中连篇累牍地描写纣王实施酷刑、不听谏言的残暴恶行,这便是在劝诫明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封神演义》为忠臣义士着墨甚多,在殷商的阵营中专门写了一位为商尽忠、敢言直谏的闻仲闻太师

《封神演义》虚构的人物闻仲,象征忠君爱国、敢言直谏的形象。图源:影视剧照

小说中,闻太师北征还朝,听说纣王种种恶行后,怒不可遏,上殿面君,慷慨陈词,希望纣王“痛改前非,行仁与义,远小人,近君子”,并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小说中毫无人性的纣王也怕正直的闻仲,对于其所提十条要求,除“贬妲己”、“拆鹿台”外,大部分都应允。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当周军会合天下诸侯、各路神仙,围攻朝歌时,作者借姜子牙之口,说出了武王伐纣的大义: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这句话也非《封神演义》独创,它曾出现于《六韬》《吕氏春秋》《孟子集注》等典籍中。

也许,这才是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封神”宇宙,写的是神魔幻想,亦是人世沧桑。

参考文献:

《尚书》,中华书局,2016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14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顾颉刚:《古史辨自序》,商务印书馆,201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

许倬云:《西周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赵兴勤:《话说

李亦辉:《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手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