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的骗局,他揭穿了!
来源: 顶端新闻    时间:2023-08-05 16:24:25

“宫颈糜烂”需要治疗吗?月经上有血块正常吗?医生询问性生活史到底怎么回答?电视剧里的“濒死剖宫产”是真的吗?

因为以专业身份回应了这些女性常有的困惑,女性健康科普博主六层楼先生(下称“六层楼”)逐渐被更多人知道。


【资料图】

作为曾经的北京三甲医院妇产科医生、一名女性健康科普博主,他在传播女性的生理健康知识,却因此被网友攻击:“你就是为了讨好女性才这么说。”

“我们应该把大家都放在人的层面上,去谈论生理、谈论健康。”六层楼说。

六层楼科普月经知识视频截图

相比男性,女性面临着更多的健康问题。一个非常直观的对比是,男科的教材内容只有泌尿外科里的一章,妇科却是单独的厚厚的一本。

2013年,刚刚接触临床的六层楼,在专业抉择时决定进入妇产科,之后又开始兼职健康科普的自媒体。2018年底,分身乏术的他,在手术刀和键盘之间,选择了后者。

离开临床的决定,曾让他产生强烈的辜负感,但恰恰又赋予了他另一种价值:“在临床上你能帮的人是有数的,但现在干这个事(科普),你不知道能帮助多少人”。

六层楼/受访者供图

7月11日,在南风窗记者与六层楼见面的前一天,他和团队成员刚刚做完新一季度的规划。他将自己的目标概括为“帮助更多女性更好地生活”。他对“更多”的解释是:“我们现在所有账号的关注者加起来也就1000来万,可是中国18岁到45岁的女性有好几亿。这1000万还差得很远。”

“这些18岁到45岁的人,她们难道不需要女性健康知识吗?”他想为她们继续努力,科普或许会成为他“要做一辈子的事儿”。

“我想干妇产科!”

妇产科并不是六层楼一开始选定的路。

读医学时,他怀揣着“当一个很牛的大医生”的梦,一门心思计划学心外科或者神经外科,妇产科考试成绩也一般般,只拿80多分。

实习时,六层楼最早是在外科系统轮转。转完一圈之后,他确定了三个备选科室:泌尿外科、肝胆外科和妇产科。那时的六层楼有一个更具体的目标:跟专家学肝移植。

六层楼早期值夜班照片/@六层楼先生

很多人问:“你最后选妇产科是不是想要造福女性?”并非如此,他笑说:“我当时的认知水平也没到这个高度。”

六层楼最终将志向改为妇产科,源于医学生对一场高难度手术的崇拜。

在妇产科轮岗时,医院送来了一位卵巢癌复发的患者。患者的膀胱、输尿管、肠道甚至肝叶上都出现了转移灶,满肚子都是肿瘤。按理来说,这场手术应当由泌尿外科、肝胆外科、普外科和妇产科的医生共同执刀。

但六层楼参与了这台手术,一名妇产科的主刀医生,一个人带着几个年轻医生,从下午3时到凌晨3时,完成了这场手术。

这场手术跨越了科室的边界,六层楼突然觉得自己看到了“天花板”。他想:“这一生要能做这样的手术,此生足矣。”

录视频中的六层楼/@六层楼先生

没过多久,六层楼就向这名主刀医生表明了意向:“我想干妇产科!”不纠结了,买定离手。就这样,如拜师学艺般,这名主刀医生成了六层楼的导师。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六层楼整天泡在手术室,“每天都特高兴,没有我的手术我也要上去看看”。

对他来说,妇产科有种独特的魅力。“妇产科的手术归于外科的范畴,但又涉及内科的领域,因为卵巢有内分泌的功能。妇产科结合了这两者,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放下手术刀近5年后,六层楼依然为此骄傲。

2014年,六层楼在网上发现,很多人还把宫颈糜烂视作一种疾病。但事实上,它只是对宫颈外观的客观描述,而且正确的名字应该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早在十几年前,“宫颈糜烂”就已经从教科书中除名了。“那些给出‘宫颈糜烂’诊断并给出用药治疗方案的医生,要么是业务有待提升,要么就是纯粹骗人。”

六层楼科普宫颈糜烂等知识

深感有效的医学知识在泥沙俱下的网络环境中的重要性,六层楼开始在豆瓣上发表科普内容。

“六层楼”这个名字,来自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次出诊经历。那次出诊的具体地址,是一家三甲医院位于六楼妇产科的第十一诊室。

2015年的一篇日记,记录了六层楼转向科普的心路历程:他学的是妇科肿瘤方向,每天在病房接触的都是癌症病人或者良性病却需要做手术的病人,接触普通妇科问题的机会反而比上学的时候还要少。

当时的六层楼觉得,自己所学的很多基础妇科知识都没有“用武之地”。有一天,他碰巧在豆瓣发现了“拒!绝!妇!科!病!”小组,便一发不可收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像“网瘾少年”那样,看到网上的姑娘发出问题,就会上前解答一番,“一度被当作卖药的或者做推销的”。

豆瓣的“拒!绝!妇!科!病!”小组已有20多万成员

一些小组成员也开始向六层楼发起咨询。他每天要花上大概一个小时,回复30封左右的豆邮和其他留言。但六层楼发现,即便他做了这么多努力,小组里仍然谣言漫天,“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过了大概半月,他实在忍不住了,决定自己发科普帖。“具体帮助了多少人我也不太清楚,总之能帮助多一个,那么受妇科病困扰的姑娘就少一个。”

“临床上也不缺你这个医生”

六层楼本是个“怕麻烦”的人,很多事情“差不多就可以了”。但科普这件事是例外,他想做到最好。他在8年前的帖子里写,“我才不要管有多麻烦”。

没过多久,六层楼把“阵地”又扩大到了公众号。“妇科门诊第十一诊室”开通后,他要做的事也逐渐多了起来。2014年10月23日,六层楼在豆瓣的日记上说:“我用每天24小时来管7个肿瘤病人、1个小组、1个微信公众号、41个帖子、1600人网上咨询,和14盆多肉植物。”

到2015年初,“妇科门诊第十一诊室”的粉丝已经有782人。他和妻子打趣说:“你说我推送到365篇的时候会有多少人关注啊?能到2000吗?”

2015年7月20日,六层楼在微博分享总用户数达到了10000人

坦白讲,六层楼当时作为一名刚刚入行的“小大夫”,很难在临床上获得多大的成就感。他形容自己就是个“拉钩”(把需要进行手术的位置的皮肤拉开)的,“主要还是主刀(医生)在操作”。

相较于临床,科普给了他另一种精神上的正反馈。

不过,随着粉丝数量增多,工作量加大,六层楼发现,人不能“既要又要”。要同时兼顾上班和科普,很难。

六层楼从家到医院,通勤要一个多小时。他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8点前就得到单位,有时候一天工作下来,晚上八九点才能下班,回到家后又开始做科普,做到凌晨一两点,睡4个小时又要起床上班。每隔三四天,六层楼还要轮一个夜班。如此反复。

几个月下来,身体开始发出信号:情绪、记忆都出现问题,整个人处于疲惫、分心的状态。出于对患者的考量和职业的规划,六层楼必须二选一。

2018年,网络上健康谣言四起,导师给他的意见是:“你也是受过正经医学教育的,你不写别人肯定就乱写。就你这个水平,临床上也不缺你这个医生。”后一句看似是否定,但六层楼一直坚信,这是一种善意的鼓励。

就这样,六层楼做出了决定:放下手术刀,去当一名科普工作者。

六层楼从医院取出档案,交到人才市场,整个离职流程就算走完了。正式离开医院的时候,他在同学群里发:“兄弟们,我当了‘逃兵’了。”

坐在回家的地铁上,他被一股强烈的辜负感包围,哭了出来。“因为你对自己的期待是成为一个为人称赞的好医生,但是你这一生大概率都不会再成为那样的人了。”

今年已经是六层楼全职科普的第五年。对他来说,“六层楼”已经进入2.0版本。

2020年9月14日,六层楼拿到了B站粉丝达100000万的小电视/@六层楼先生

不考虑重合,全网订阅数加起来大概是1000万。但数据并不意味着绝对的成功。每每有人问起科普这一行,他还是会回答“很难”。

就以六层楼自身的体会来说,近几年没有出现更多优质的女性健康科普博主,“(这条路)说得直白点就是不好走”。一些向他请教经验的人,问的第一个问题总是:“那我要怎么养活我自己?”

7月上旬,六层楼在微博公开了整个团队上半年的收益——Q1净利润5万元,Q2净利润14.9万元。和那些快速变现的网红比起来,这些钱不算多,但六层楼并不为此焦虑。“加起来20万,可以cover(覆盖)我们Q3的办公室成本了,不至于没地儿工作。”

六层楼在微博公开了团队的上半年收益

单纯靠爱发电的科普是难以持续的。他说:“挣钱这件事当然重要,但它真正重要的是能让我继续把科普做下去。”

具体到下一步的目标,“我们认为好的内容不挣钱也要做,因为那个是有必要让大家看到的”。

月经就是“月经”

即便是六层楼自己,对女性生理健康的认识也是在进入医学领域后才建立起来的。

小学的时候,他也上过生理健康课,负责讲课的是教导主任——一位身材魁梧的、不苟言笑的中年男性。

不出意料,男生和女生被分成了两拨,这位老师分别给男生和女生上这节课。这堂课上得也很“典型”:全班鸦雀无声,老师说翻到某一页,然后就让大家自己看课本。仅此而已。

在形成对身体的科学认知面前,还是存在很多障碍,就比如,关于月经的知识。

六层楼科普月经知识

六层楼记得,大概是在自己上小学的年纪,家里的大人会在他面前讲起“月经”这个词。妈妈买卫生巾的时候,他也经常一块儿去。在他的印象里,那时候还不流行“大姨妈”“倒霉”“来事儿”这些词。

很多人会说:“老六,你能在镜头前大大方方地讲出月经,这就已经打破了月经羞耻。”六层楼坦白,他并没有这样的初衷:“因为我从知道它,它就叫月经。我就是习惯叫它月经,我并没有在打破什么东西。”

六层楼其实不太认可“月经”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听上去像在暗示大家:月经就得是按月来的。但从生理层面上来说,32天、35天、37天、40天,可能都算正常的月经周期。

六层楼科普月经增多相关知识

而且,女孩从开始来月经,到建立稳定的月经周期,平均需要4.2年。“也就是说,假设一个女孩从12岁开始来月经,到十六七岁都未必能稳定下来。但是这个过程当中家长是非常焦虑的,而家长的焦虑又会传染给孩子。孩子可能打小就觉得自己月经不规律。”

白带也是同样的道理。听上去它应该是白色的,实际上也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可能18—25岁是一个状态,25—30岁又是另一个状态。“白带也随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在变化。我们的皮肤、头发会变化,手、脚、皱纹、脖子都会变化,唯独白带不变吗?不可能的。”

第十一诊室自制的白带颜色异常总结/第十一诊室

六层楼觉得,人们对于这部分的知识是缺失的。人们知道长相会变,头发会变秃,但一到月经或者生理层面的这些问题,大家就茫然了。“我们学习了身体所有的器官,但唯独有那么几个器官,家长也好,教育者也好,都认为你长大就懂了,怎么可能呢?”

六层楼说:“青春期的时候身体发胖,乳腺发育,私处长毛,一些器官开始有色素沉积……这些其实都是年轻女孩们困惑的事儿。”但这让家长讲,不一定能讲透。

看见痛苦,是重要的

知识匮乏是一方面,精神上的痛苦也是一方面。

六层楼收到过这样的私信——女孩说“我太讨厌月经了”,或许因为月经期的不适,又或许因为月经所指代的生育功能。

六层楼科普排卵痛、痛经等知识

从前接受采访时,六层楼会强调自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科普机器。但他现在觉得,“科普当然是有情感的,你要没有情感的话,你就会把那些痛苦忽略掉了”。“你看到的只是她说的一句话,但我看见的是这句话背后的焦虑跟痛苦。比如家里老催她生孩子,不关心她的事业、追求,不关心她在意的生活。”

“看见痛苦本身是很重要的。”

他回想起临床上的一些经历。“有个人脸上长了个东西,她去找整形科医生说‘这能不能给我切掉’,整形科医生下意识问了一句话:‘你结婚没?’”

患者说:“这有什么关系?我想把它弄掉。”

但医生就说:“你要结了婚的话,还要那么在意颜值这一块?弄了也得花钱,大小还是个手术。”

很多医生从业者的价值观判断,还是不自觉地把女性的价值跟结婚、生育挂钩。六层楼说:“反过来我也希望,患者如果遇到医生这么讲,你要直白地表达出来‘跟这个没关系,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医生就知道这话说得不得体了。”

社会当中人们的认知,就是在一遍一遍这种相对温和的沟通下纠正的。

如今,六层楼做科普的时候会更关注它背后社会的、人文的逻辑。“举个例子,家长为什么那么关心月经?家长看上去关心的是女孩的健康,但不排除有一部分家长关注的实际上是女孩的生育能力。”除此之外,没看见孩子的审美、观点、理解、创作等等,而“这些都是一个人非常有价值的部分”。

但从另一方面,六层楼又理解了这种逻辑的产生:“因为那些家长,她们就是被这么对待的。”

六层楼/@六层楼先生

六层楼是河南人,他想起他的妈妈非常喜欢唱豫剧,也唱得很好,但这种热爱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表露出来。“她在过去是没有办法展露这些东西的,所以也就慢慢地把自己的价值都归到了生育上。我觉得这是糟糕的。”

很多人从小被教育的方式是,习惯性地把人分成男性跟女性。六层楼说:“我们要说屋里有一男一女,反过来是不是也可以说屋里有两个人?”从生理上来说,男性和女性确实存在差别,“但我们作为‘人’这件事是统一的”。

如果按照社会定义的性别特质,六层楼觉得自己更像是雌雄同体的。“我的身上有一些社会定义的男性的特质,也有一些社会定义的女性的特质。”

他经常在网上分享穿搭,“但在现实生活中,喜欢穿搭的男性就是不多”。

六层楼经常分享自己的日常穿搭/@六层楼先生

“男的要勇敢,要坚毅,要理性;不能感性,不能柔弱,不能犹豫……但我就是那样的人,我有时候就那样。反过来,女性也可以坚毅果敢。”

“我难道不能是敏感的吗?”

六层楼在努力消除这些刻板印象。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手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