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时讯:原来这才是干大事”沉得住气”的真正原因
来源: 互联网    时间:2023-06-14 14:19:17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很优质的公众号:“栩先生”


(相关资料图)

这个公众号非常值得大家关注,主要有两点:

1、内容非常干货

栩先生被评为职场技能领域最具价值微信公众号TOP10”。你关心的很多话题,他都写过知乎超万赞的回答,例如:

·《大学毕业是去大城市好还是回小城市好?》

·《坚持跑步到底有哪些改变?》

·《工作多年才会懂的职场生存道理》

栩先生的文章都是来自职场摸爬滚打的真实心得,他写的《如果格局决定了人生,那到底什么决定了格局》,获得包括共青团、有书、读者、灼见等各大平台转载,全网阅读超千万,影响了无数人对原生家庭和自我教育的思考。

2、作者足够真诚

栩先生写文章常常要读几万字甚至更多的资料。这个号上有不少优质文章等你去发现,关注公众号,后台分别回复0、1、2即可查看相应经典文章。后台回复“独家”还可获得《栩先生独家超级成长心得》电子文集

如果你希望实现高效成长,我非常希望大家去看一看,说不定会对你有用。

文 | 栩学长

发布 | 学长夜谈(ID:superlixuran)

前段时间刷视频,看到了一个大大的视频,我估计发是发不了的。

核心意思我给大家提炼一下:大大年轻的时候也非常拼,经常熬夜,结果基本每个月都要大病一场,后来他觉得这么干长不了,就先把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但是还要从容不迫

大大还讲了一个很有智慧的金句:你手里攥着千头万绪,攥着一千个线头,但是针眼一次也只能穿过一条线。

这段话对我的触动太大了!

我们看到有些形容大人物的词,什么“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稳如泰山”、“喜怒不形于色”、“不怒自威”、“沉静如水”、“渊渟岳峙”……

就感觉他们行为做事,就是一副“从容不迫”、“天生干大事”的样子,特别羡慕。

但我说句实话,他们是不可能在幼儿园、小学几年级就能这样的。

强如大大,在年轻的时候其实做事也会急。

他们大概率是在某个阶段后,进化出了这种高级技能,不再让人一看就是个“跑腿”或者“打酱油”的角色了。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进化呢?毕竟有些人一辈子到老了,性格做事也还是一副火急火燎、沉不住气的样子。

学长今天又要来和大家分享一些独家心得了,老规矩,层层递进,越往后真相越超出你的常识和理解,看完记得留言点赞收藏三连哦~

01

第一,当然是天赋。

也就是天生的,这属于废话,但我也希望大家能理解,人和人天生就是有差异(是差异不是差距)的,不承认这种天赋上的差异是不唯物的。

有些人从小到大,天生就是不紧不慢,稳,到了一定年纪后,有了阅历和经历,就更显得大佬范十足。

而且这种东西是没什么道理可讲的,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见到不少极为优秀、素质极高(请注意这两个“极“)的年轻人,还有些智商极高、顶尖名校、学霸、学生干部,但是依然看起来就不够稳重。

他可能各方面天赋都很好,但在性格皮实、沉得住气方面,也不够,容易急躁。

没办法,天赋不够,就只能靠修炼来凑了。

第二,靠修炼。

我以前经常说,历事才能炼心。经得事儿多了,见多识广,对一般很多事自然沉得住气了。

从年轻人的角度讲,正常肯定是精力旺盛,办事儿快也会给领导一个机灵、高效、干练利落的好印象,所以我在公司里,经常看到有些管培生之类的在走廊里都是跑着办事,接打电话语速也非常快、声音很尖,生怕别人听不清。

这本来是没问题的,但是啊但是,这样的状态,你是很难一直保持下去的,你的精力、你的身体状态都不可能一直像二十出头那样处于巅峰状态。

等到你过了巅峰状态,跑不动了,机灵干练不起来了,别人怎么看你?你自己怎么看你自己?

一个人的升级进化之路,是一定会走到“沉稳“去的,你看到哪个四五十岁的董事长、大领导还跑跑颠颠的?

我觉得吧,就像是大大说的,“工作千条线,针眼一次也只能穿过一条线”,事情再多、你的一天也只有24小时,工作和生活再复杂、你的一生也就一辈子。

想明白了,就会开始学着“慢下来”“稳下来”了。

这里面还有一个点,你如果一直就是一个“沉稳”的人设,大家对你办事效率什么的是没有那么高的预期的,而你如果一直是一个很“急”的人,大家就会把对你的时间要求掐到极限,最后最吃亏的永远是你自己。

即使你真做不到“沉稳”,但装出来一个这样的人设,也能获得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有些事情你其实一小时就能搞定,但你给别人的感觉温温吞吞、不紧不慢就是要半天才能完成,这中间的差量,既是在管理别人的预期,也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自由时间”。

千万不要每次做什么事,都把自己逼到墙角。

因为,指不定哪一次就会因为没有余量而被碰得头破血流。

02

前面说的两点,其实也就是开胃菜。

我真正想要分享的是第三点原因。

我在公司的时候,曾经遭遇过一次非常艰难的“商业谈判”。

我自己带的一个项目,非常需要一家公司提供资源,联系多次后,对方表现的态度非常一般,大概意思是他们手里的资源很值钱,而我们能提供的合作回馈他们不太care,花钱也不行。

找了多次后,对方才终于同意谈一谈合作的框架,但提的要求非常苛刻,突破了我们的底线。

怎么办?

这件事就此陷入了死局,一方面我手里的项目很重要、时间也很紧张,急需对方的资源,我急得跳脚;另一方面对方似乎拿捏住我们了,一点也不急,一点也不上心,哪怕同意谈了,提的要求也难以接受。

结果,这个死局最后居然解开了,对方居然妥协让步了。

也正是这次的解局,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原来“沉得住气“这四个字,真正的底层逻辑在这里。

其实就是要等最好的出手时机。

任何一个想要把事情办好、特别是想要成大事的人请记住:处理一件事情,永远有一个最佳“出手点”,这个点往往就是一件事情开始起变化的转折处,你要等的就是这个点,在那之前,永远不要着急。

时间没到之前,着急也没用,如果非要硬上,一定会陷入被动。

所谓“顺势而为”,不只是指要顺“大趋势”,也要顺每件事的“趋势点”。

那么问题来了,我怎么知道这件事一定会发生变化呢?

按照唯物辩证法,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所以,不存在“不变”的事和物。

而能否早一点等到那个点,其实并不是取决于对方或者命运,而是在自己。

所以,我们永远不能只是白白的等,要做两件事。

03

第一件事,收集信息。

我前面说的那个死局之所以被解开,完全因为一个意外:我在压力和着急中生病了,不得不去了医院挂瓶歇一阵,急也急不了了;临时接手的哥们本着“项目黄了关我屁事”的心态,压根不去推。

结果,对方慌了。那时候疫情已经来了,其实他们公司压力也很大,不过我之前没有去收集信息,但对方收集了信息,知道我们着急,所以故意装作不在意,坐地起价,获得谈判优势。

在商言商,他们做的没有问题,所以当他们得知项目换人可能黄了后,主动联系了我们,降低了谈判价码,这之后的合作就非常顺了。

这件事对我而言纯属意外,但却给了我很大启发,“沉得住气”往往是因为看到了更多的底牌。

我如果提前去打探了解他们公司的一些情况,至于在一开始的谈判中那么沉不住气吗?

无论是战场、职场、商场、谈恋爱,你收集和掌握的信息越多,你就越能判断可能发生变化的“时间”和“点”在哪。

你也就越沉得住气,等得起。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看过的战争电影吗?下面的几个小兵一定非常着急地对连长或者指导员说“连长,打吧!”

然后,连长一定是一脸严肃地说:“同志们,现在还不能打”。

他为什么说“现在不能打”?

因为战场上逐级掌握的信息一定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连长所能看到和想到的信息点,是大于普通小兵的。

互联网时代,信息过于泛滥,过载严重,很多人可能收集了信息,也不知道哪些有用、怎么分析。

我有一个百试百灵的关键词分析法,比如动机、目的、获益和关联方等,后面我会找时间专门讲讲。

第二件事,想方设法去推动造势。

事是死的,人是活的。

让你沉得住气,不是让你什么也不干。

矛盾是会相互转化的,但没转化前,你也可以试着往转化的方向推一推、努努力。

在做那个最终决策,在进行最后决战,在真正出手前,要利用手里的一切资源、人脉和机会,去为事情发生变化做一些小努力。

让事情尽可能地向着你所期待的方向转化。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事情、小努力、小推动的作用,很多看起来不可一世的人和物,往往就是在一段时间的这种小努力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几年前,大家敢在网上骂公知、批流量明星吗?

你如果因为看不惯,想向他们开战,一定是自己被骂得狗血淋头,甚至被网暴到怀疑人生,那时候他们的力量太强大了。

但后来,一点一点的,大家对他们越来越反感,一些自媒体啊、有些有良知的公众人物啊,开始一点点地讲真话、讲历史,努力重塑大家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些跳梁小丑越来越反感。

现在,什么公知、流量明星都不可能再翻起什么风浪了。

所以,如果当年的你就想打败他们应该怎么办?

不是早早地“公开宣战”,而是隐藏自己,一点一点地去传递正确的观点和思想,影响更多的人,直到这两股力量彻底完成了反转。

04

总结一下吧。

有些人沉得住气可能是因为天生性格如此,可能是因为经历的事太多,可能是底气很足——穷人家的孩子,往往沉不住气就是因为没有充足的资本。

但还有一种,是刻意的隐忍。

他们就像是草原上伏击的猎豹或者狮子,可以忍饥挨饿大半天,伏低身子,一点点接近猎物,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获得最好的“出手时机”,增加此次捕猎的成功率。

不要担心等到时间太久,猎物本身是一定会动,你是可以通过观察找到最好时间点的,另外你自己也可以想尽办法慢慢接近目标,所以沉住气、多观察、暗里使劲,你所作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肯定是要优于着急忙慌的急就章。

这样的次数多了,形成习惯了,时间长了,你也就慢慢变成那个让别人看着就很有威严、沉得住气的“大佬”了。

最后的最后,我再回应一下关于有底气才沉得住气的问题,不出意外这将是很多人的误区。

沉得住气往往都是有底气,但这种底气除了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意志力上的、信息掌握上的。

而有底气的人,却不一定沉得住气。你看看那些社会新闻里,某某开豪车、遛着名贵狗的有钱女子,动不动就要打人、骂人,最后害了自己甚至也害了背后的家族。

她们已经够有钱,够有底气了吧,但她们“沉得住气”吗?

归根到底,一个人的气度、修养和思维决策方式,还是要靠日积月累地刻意修炼。

曾国藩说过: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少说,多做,多思考,不妄想。

与各位共勉。

--END--

本文作者栩先生,个人成长领域知名自媒体人,全网粉丝百万,获知乎点赞收藏数超240万,著有《成为极少数》,位居当当新书24小时榜第一名。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成长、生活、学习方面的问题,如果你也想和一群人一起结伴成长,那么我强烈建议你关注“栩先生”,一个为真诚想要改变的人而设立的原创公众号。

(点击下方名片即可进入公众号)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手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